那基本了解了學術寫作的定義和應用場景之后,,大家可能還不是特別清楚,,學術寫作到底難在哪里,,接下來我們就先來看看Addison老師以切身經歷總結出來的在學術寫作這門課上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

1. 不懂禮節(jié),、格式讓我吃了大虧
在美國,很多時候的交流和溝通都是通過發(fā)郵件來完成的,,比如一些很常見的場景:換課,、想選的課滿了是否可以旁聽或者加入waitlist等情況都是需要在郵件上和老師進行禮節(jié)規(guī)范的交流。但是,,我們在學校里學的“dear”“sincerely”等詞匯在美國都是比較老土的說法了,,一些專業(yè)且華麗的前綴、后綴,、尾綴,、給老師的祝福語,都能為溝通錦上添花,。
所以說,,需要提前學習一些郵件、官方往來,、cover letter的保命小技巧,、相關的語料話術,,這樣大家在剛去美國的時候才不會吃虧,可以做一個比較好的過渡,。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人特別常用的開頭語: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希望你收到這封郵件的時候是一個健康積極的狀態(tài),。
先問候家人的情況:
假如說想要換課,但是我可以先問問你家的狗怎么樣,,爸爸媽媽的身體怎么樣,,最近疫情之下有沒有戴口罩。這些禮節(jié)和套路,,都是必不可少的溝通技巧,。
如果必須要在老師出城或休假期間發(fā)郵件,開頭需要先表達自己打擾了對方以示歉意,。
2. 15頁的final project讓我頭禿
當上大學之后拿到一份15頁的final project作業(yè),,這么多內容該怎么劃分:introduction需要寫幾頁?body paragraphy寫7頁還是8頁,?conclusion需要和introduction一樣長嗎?需不需要寫一些counter argument,?等等一系列都是大家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問題,。
其實我們在高中學到的比如counter argument,在真正的research essay中很少會用到,,寫作上的長度也比我們所理解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章長度要長,,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哦。當然如果沒有把握寫好essay,,也可以通過專業(yè)essay代寫機構來完成,,比如Top論文網。
3. 一周閱讀200頁學術文獻,,我哭暈在廁所
同學們如果大學進入的是那種文科要求高或者老師管理比較嚴的學校,,可能經常會有那種一周讀完一本書甚至是兩本書的要求,很多同學一篇學術文章讀下來都是比較難的,,更何況三四篇,;有一些老師甚至上課直接點名讓學生來談一談某一argument是怎么說的情況。所以,,在大學中會閱讀paper也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能,。
4. 不懂美國文化,和美國同學沒話說
初入美國,,可能很多同學一開始會不知道該如何和當?shù)赝瑢W聊天,。如果想要更了解美國文化、更快融美國生活,,最好的途徑就是寫作和閱讀,,多表達自己,,多輸入輸出一些知識,才能和美國同學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