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周 恩 來 總 理出訪羅馬尼亞,。
當專機降落的那一刻,在場的羅馬尼亞人竊竊私語:別國領導人乘坐的都是本國飛機,,唯有中國領導人的飛機是從巴基斯坦租的,。
大使館的同志把此事講給了周總 理?;貒局?,總 理對隨訪的民航工作人員講了一句話:“中國的民航要飛出去,只有飛出去,,才能打開局面,。”
先入為主
1971年,,恢復了聯合國合法席位的中國,,開啟了一輪建交潮。
眼看“飛出去”的需求越來越多,,但現實卻很要命:當時的中國,,只有通往蘇聯、朝鮮,、越南和緬甸的4條國際航線,通航里程一直徘徊在4000公里左右,。
這里面的一個原因:長途越洋飛行,,需要有世界一流的設備。
當年保障周 恩 來 總 理出訪的飛機,,是蘇聯生產的伊爾-18飛機,,最大油量航程6500千米。而另一種主流機型三叉戟,,也是一種中短程客機,。應對長距離出訪,都顯得難以為繼。
▲伊爾-18型
這給了波音,、空客兩大航空巨頭一個機會:它們因此得以高調登上中國民航的舞臺,。
1972年2月21日中午11點半,一架藍白相間的波音707飛機緩緩降落在北京機場,,美國總 統(tǒng)尼克松還未走下舷梯,,就朝在機場迎接的周 恩 來 總 理主動伸過雙手。
這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宣告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矠椴ㄒ麸w機敲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波音707的舒適度和先進性給中國領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示范效應有了,,生意自然水到渠成,。在波音的銷售團隊抵達北京后,還沒有進行詳細的產品展示,,中方就已經做出要采購波音707的決定,。
但彼時的中美關系,還處在微妙的階段,。彼此的試探和戒心,,同樣穿插在交易中。
1973年2月23日,,原中國第三機械工業(yè)部牽頭組織了一個“民航駐波音技術驗收組”進駐波音西雅圖工廠,。說是驗收,實際上是為了學習經驗和技術,,當然還有一個不能明說的目的:謹防美國人“使壞”,。
連英文都不懂的工作小組,還真在驗收中發(fā)現了問題,。在總裝第一架波音707飛機時,,驗收小組發(fā)現波音員工在機頂開了一個洞,隨后他們又按照工藝和安全標準把洞補上了,,還在四周打了一圈鉚釘,。
明明買的是一架新飛機,結果卻帶了個破補丁,,這和買個二手有什么區(qū)別,?驗收組覺得回去不好交差,雙方為此僵持了一個月,,經過多輪的談判,,爭議才得以擱置,。
1973年8月,第一架波音707飛機的交付儀式正式舉行,,時任波音公司董事會主席威爾遜表示:波音公司與中國的聯系和友誼,,不會隨著飛機交付儀式的結束而冷卻,而是會隨著波音707在中國的運營繼續(xù)傳揚下去,。
威爾遜說得情真意切,,不過這“友誼”卻多少帶點利益的味道。就像西方外交官那句名言:“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威爾遜看中的是中國蓬勃發(fā)展的民航市場。
在“飛出去”的希冀下,,中國加速了國際航線的開發(fā),,到1976年底,中國民航的國際航線已經發(fā)展到8條,,通航里程達4萬公里,,對民用飛機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
逐利而來的并不只有波音,,還有歐洲,、蘇聯、巴西,、加拿大等十幾家飛機制造廠商,,大家王婆賣瓜,各說各的好,,但中國人可不是好忽悠的,。財力不算充裕,做決定就更要精挑細選,。
在一次匯報中,,時任國務院領導聽完匯報問了一句:“既然蘇聯伊爾-86很便宜,為什么還不愿意買,?”
在場的眾人無法作答,,心里的共識卻很清楚:買飛機要看“產地”,歐美飛機總會比蘇聯的好,。
即便如此,,但來自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在剛進入中國時,,還是吃了閉門羹。
1984年,,空客公司派出高級別的代表團,,抱著A310客機的說明資料前往中國上 門推銷,他們在會議室里坐等了一天,可最終還是誰也沒見著,。
空客真正敲開中國的大門,,一直要等到1985年,而此時波音已經在中國市場上耕耘了13年,。但正如老祖宗所說的,,善始者未必善終,波音和空客這對宿敵在中國的對決,,其實才剛剛開始,。
獨領風騷
飛機既是商品,也是地緣政 治的博弈品,。波音和空客的命運起伏,,既受制于中國市場的需求、企業(yè)市場策略的轉換,,也隱藏于廟堂之上的博弈,。
1993年11月,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期間,,特意去拜訪了波音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剛一走出去,記者爭先恐后地問:“這個家庭怎么樣,,幸福不幸福,?”
領導說話自然要比普通人有水平,他引用了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開頭的一句話,,對記者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p>
90年代的波音,,無疑是中國市場上“最幸福”的飛機制造商,。1990年,,中國與波音簽訂了當時中國最大的一筆民用航空飛機訂單:確認訂購36架波音飛機和意向訂購36架波音飛機,總計90億美元,。
中國作為波音金主的形象,,也逐漸深入人心。一位波音華裔工程師曾頗為得意地對同事開玩笑道:波音公司737部門有1/4員工的工資,,都是中國發(fā)的,。
大量購入波音飛機的背后,既有政 治的考量,,也有現實的需求,。那時的中美關系正處于蜜月期,,中國也需要美國延長最惠國待遇,采購方的態(tài)度,,明顯偏向波音公司一邊,。
作為精明的商人,波音公司也懂得“投桃報李”的含義,。時任波音公司高級副總裁克拉克森曾在美國國會公開表明,,波音支持中國最惠國地位的立場。不僅如此,,他還親自下場游說克林頓政 府的多位要員,,說服他們接受波音的立場。
能在中國市場一路攻城略地,,也和波音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分不開,。中國民航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都富業(yè)曾提到一個細節(jié):中國民航局主導過一個課題研究,即“如何選擇機型”,,時任波音公司駐中國代表陳范得知后,,主動找到課題組,提出由波音公司組織培訓,。
最后授課的老師,,是波音公司從美國請來的兩名專家。
這樣的“貼心”服務,,哪個客戶能不喜歡,。何況,波音還承擔起了為航空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1993年至2001年間,波音培訓了15000余名中國航空專業(yè)人員,,其中一半是飛行,、維修和機務人員。
但廣袤的中國市場,,并非無機可乘,,即使以波音之大,也實在無力吞下整個中國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迅速增長,,選擇飛機出行的人越來越多,僅1992年選擇航空旅行的人就比上一年上漲了三分之一,,但大型客機的缺口,,卻一直沒能堵上。
眼看著波音在中國大行其道,,空客再也按捺不住,,使出了自己的殺 手 锏———“性價比”,。那時的空客,比起同等座位數的波音,,有時甚至可以便宜近百萬美元,憑借這一招,,空客逐漸在中國市場擠開了一條銷路,。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北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西北航空、西南航空以及四川航空等公司陸續(xù)加入空客的客戶群,。至1995年,,空客在中國的服役飛機已達29架。
在市場份額增大的同時,,空客也在中國逐漸扎根,。1994年,空客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并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
雖然空客來勢洶洶,但在華經營多年的波音市場占有率依然穩(wěn)居第一,,顯然更樹大根深,。
90年代初的一次北京航展,參加航展的空客員工去波音柜臺與波音員工交換紀念品,,波音的員工問他們來自哪家企業(yè),,空客的員工回答說“是你們的對手”。
波音的員工的回答凡爾賽十足:“我們沒有對手,?!?/p>
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更是對空客知道甚少??湛鸵晃焕箱N售回憶過一個細節(jié):當1995年空客A320開始進入中國后,,他曾在機場排隊登機時,聽見前面排隊的乘客指著一架A320說:“看,,波音飛機”,。
明爭暗斗
2004年3月,為了給波音787造勢,,波音在北京召開了一場產品推介會,。
推介會現場,波音產品和服務市場總監(jiān)蘭迪·廷塞思毫不客氣地指出,,空客A330系列的油耗過高,,相比之下波音787的每客油耗可以降低20%,,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為航空公司減少1800萬元人民幣的支出。
面對競爭對手潑來的臟水,,空客選擇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在另一個會場,,空客公司負責市場營銷的高級副總裁奧利維·安德列斯,,直接指責波音抄襲了空客A300一200的設計思想,并認為787可提供的座位數量,,根本不能滿足航空公司的需要,。
宿敵之所以是宿敵,根本在于積怨太深,,這已經不是波音,、空客第一次隔空互懟。早在2003年底,,空客推出新產品A350后,,波音方面立即表示空客A350抄襲7E7設計思路,同時也由于背棄了原有的產品理念,,因而在后續(xù)的實際使用中會面臨重重障礙,。
口水仗喋喋不休的背后,是波音和空客對中國市場的同等重視和樂觀判斷,。2004年,,波音高層曾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3770架新飛機,,價值4000億美元??湛凸緞t表示未來20年內亞太地區(qū)將超過歐美,,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運輸市場。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國不甘于只做一個“買買買”的土豪,,而是急切地想參與商用飛機制造的全球分工。但要做自己的商用大飛機,,就需要積累生產工藝和技術,。
抓得住對方的需求,掏出最大的誠意,,就最有可能贏得交易,。空客和波音自然懂得這個道理。從2004年起,,兩家巨頭不約而同地加大與國內航空制造企業(yè)的合作,。
這一年6月,空中客車公司與在法國巴黎簽署一項總價值為1億美元的工業(yè)合作協議,??湛头矫娓潜硎荆M吹街袊诳湛臀磥盹w機項目上,,擁有1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波音公司與中航一集團、中航二集團,、西安飛機工業(yè)制造公司等企業(yè)合作,為波音747等機型提供零件和組件,。
但在和中國的合作上,,空客的步子顯然邁得更大。
2006年,,空客宣布要在天津建立A320總裝線,。盡管只是把飛機的主要部分拿到中國來組裝而非生產,但這對中國來說,,依然是不小的突破,。
面對空客再次放出的大招,波音卻將其視為“以技術換市場”的雕蟲小技,,明確表示不會在中國建立總裝線,。
但隨后發(fā)生的事實證明,空客的戰(zhàn)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在空客天津總裝線建成之前,,空客曾用了25年的時間在中國市場實現了500架飛機的銷售。但自2009年天津總裝工廠生產出第一架飛機后,,空客僅僅用了5年時間就在中國賣出了另外500架,。
市場不是沒有給波音機會,只是這家公司實在沒有珍惜,。波音中國區(qū)高層曾透露,,波音確實曾經考慮過在中國建立一條單通道飛機總裝生產線,但這個想法,,最終還是被否決了,。
2013年,波音在中國地區(qū)的訂單量終于被空客所超越,,一個新的時代 開啟了,,而這或許只是波音在中國市場潰敗的開始。
波音潰???
空客中國區(qū)前掌門人博龍,,曾為空客的中國攻略總結了三大成功要素:一是組建了優(yōu)秀的團隊,二是加大了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在北京建立培訓和技術中心,,三是大幅增加與中國航空制造企業(yè)的工業(yè)合作和技術轉讓力度。
其實,,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第三條,。雄心壯志的中國,期望通過與波音,、空客的合作在技術上有所收獲,,在這方面,空客實在要比波音“慷慨”許多,。
但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博龍卻忽略了第四個要素:復雜的地緣政 治。
正如我們提到的那樣:飛機從來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復雜地緣政 治的博弈品,。最終的選擇,往往不是由單一因素所決定的,。
1996年,,臺海危機爆發(fā)。當年4月,,中法簽署了價值15億美元,、購買30架A320的協議。5月,,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也簽下訂單,,購買8架A340客機。而航空公司申報的波音訂單,,沒有獲批,。
歷史像是一個輪回,總會有那么多驚人的相似時刻,。自2017年11月以來,,波音沒有宣布向中國客運航空公司出售產品的任何訂單。盡管雙方一直在進行飛機訂單談判,,但基本上都無疾而終,。
2019年3月10日,波音737MAX8機型在四個多月內發(fā)生第二起墜毀,。第二天,,中國民航局首先發(fā)布737MAX8停飛指令,這似乎是一個信號,波音與中國市場出現了裂痕,,波音隨后宣布產能可能會下調,。
波音公司前CEO斯通塞弗曾說:“波音只能當第一,第二就意味著淘汰,?!钡刂?020年末,中國現役空客飛機數量占國內民航市場的51%,,波音已經不是第一了,。
對于波音而言,更糟的事情發(fā)生在2022年5月,。它在中國的最大客戶南航宣布,,從訂單中去除了100多架波音737MAX。
7月1日,,中國三大航公告,,將以合計總價2400億人民幣,向空客購買292架空客A320NEO系列飛機,。其中,就包括了南方航空買走的96架,。
為什么沒有波音,?其實并不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當廟堂之上的博弈降臨,,即使是波音這樣的巨頭,,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對世界兩大飛機制造商而言,,中國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成長型市場,這項交易是空客在與波音角力中的一次重大成功,。
這實在讓波音坐立不安,,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波音發(fā)言人表示:“作為與中國航空業(yè)以后50年關系的美國最大出口商,,地緣政 治差異繼續(xù)限制美國飛機出口,,這令人失望?!?/p>
而波音公司總裁卡爾霍恩,,更是近乎賣慘式地向美國總 統(tǒng) 拜 登喊話:
“如果因為美國的政策導致波音被趕出中國市場,那么這樣的損失是波音無法承受的,,希望美國政 府能將中美的矛盾與貿易分開”,。
將貿易和政 治掛鉤,從地緣政 治角度來炒作中歐之間的民航采購合作,這當然是美國人的慣性思維,,它也可能是推動三大航做出最終選擇的因素之一,。
不過,今天的民航市場,,已是徹底的買方市場,,任何有能力的買主,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選擇購買哪一家的產品,。
波音在對外表示中說,它會繼續(xù)敦促中美兩國政 府進行“富有成效”的對話,,以幫助訂單和交付能夠順利恢復,。
這當然是商業(yè)的理性,但理性得還不夠,。要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恐怕更好的方式,是先敦促自己改變,。
來源:華商韜略,,作者 | 李慕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