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收入”,,大多數人想到的就是工資。想要增加收入,,那就要努力工作漲工資,。然而,,僅靠工資收入養(yǎng)家糊口的時代已悄悄過去。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zhèn)居民的工資收入僅占比6成,,且呈逐年下降趨勢,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正在充實我們的錢袋子。
01工資收入占比下降,,財產性收入增加
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之余,,收入也由單一渠道向多元化發(fā)展,。
往前回溯,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城鎮(zhèn)居民就業(yè)者絕大多數為國有和集體職工,,工資性收入幾乎是唯一的收入來源。
改革開放后,,隨著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fā)展,,投資渠道不斷拓寬,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來源日益多元化,。
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0.6%,,與1964年相比下降了30.3%,;而人均財產凈收入的占比為10.3%,比1985年提高9.8個百分點,。
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41.0%,經營凈收入占比為36.7%,,財產凈收入占比為2.3%,,轉移凈收入占比為20.0%。
具體分析來看,,財產性收入已經成為城鄉(xiāng)居民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以成都的統計數據為例,2008年,,成都城鎮(zhèn)居民人均財產性收入為691.5元,,比1995年的132.1元增長4.2倍,年均增長13.6%,。到2018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4367元,,10年增長5.3倍,年平均增長20.2%,,增長勢頭強勁,。
02財產性收入的多少,決定自由有多少
收入分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即家庭擁有的動產和不動產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勞動性收入,也就是工資收入,,需要我們每天八小時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去換取,,一旦沒有了這個職務,我們可能就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為什么很多人不敢輕易離職,,哪怕工作的極度不開心都無法選擇掀桌子走人,就是因為這份工作是他們唯一收入的來源,,失去了就一無所有,。
當一份固定薪水成為一個人的唯一收入的時候,從某個角度來看,,不是他擁有了這份薪水去改善生活,,而是這份薪水決定了他生活品質的好壞。
因此在勞動性收入之外,,能否最大限度地增加自己的財產性收入,,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給自己的人生上了一個最大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