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石激起千层浪,八万人家乐安康。
玉石无言传千古,产业有情泽四方。

集天地之灵秀,承千年之匠心。亿万年岁月淬炼,成就竹山绿松石之温润华彩,使其位列“中国四大名玉”,风靡世界。今日,这座千年古县正以石为笔,续写着“点石成金”的现代传奇。
千年玉脉新生 从“白菜价贱卖”到百亿产业集群
深秋时节,竹山县国际绿松石博物馆前汉白玉雕琢的女娲像手持绿松石,凝视着这片寒武纪地层孕育的珍宝。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竹山绿松石开采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越王勾践剑镶嵌的绿松石、当代奥运冠军郑钦文佩戴的手串,都见证着这份跨越时空的玉缘。

“2009年前,漫山遍野的矿洞就像蜂窝煤,珠宝卖成了白菜价。”竹山县矿产资源管护发展中心主任陈卫回忆道。彼时私挖滥采导致近万吨原矿流失,恶性竞争频发。转折始于政府铁腕整治:封禁185个矿点,仅保留4家规范开采企业,所有毛料经公盘交易,市场价格从2012年起稳步攀升。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培育和持续建设,竹山绿松石产业实现了从无序开采到集约发展的华丽转身。如今,竹山国际绿松石交易中心集产品设计研发、鉴定、销售于一体,国际绿松石工业园打造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竹山县麻家渡镇绿松石特色小镇构建数字贸易高地,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以此为基,一幅更为宏大的产业蓝图正徐徐铺展。竹山聚焦支点建设,抬升发展标杆,聚力打造“一都四地”锚定打造“世界绿松石之都”目标,持续推动市场主体、全产业链要素、产品交易、检测机构、标准等级、人才培养“六个聚核于竹山”。累计培育市场主体5600家,从业人员8万人,“竹山绿松石”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80%以上,年综合产值200亿元。从无序开采到全产业链发展,这颗“成功之石”正闪耀璀璨光芒。
电商“云翅膀” 从大山深处飞向全球市场
在麻家渡镇营盘河村,“叮咚”的订单提示音取代了往日的凿石声。这个中国首批“淘宝村”里,1100余家店铺沿街林立,每家商铺都架设着直播设备。“宝子们,看这款果绿如意牌,限量开抢!”主播的吆喝声此起彼伏。2025年,该镇电商销售额已达15亿元。

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数据更显震撼:1922家商户入驻,450万单成交量,35亿元交易额。返乡创业者罗晶晶的团队堪称缩影:从2013年的淘宝小店到40人组成的直播团队,年销售额激增百倍至千万级。“我们设计的手串,通过直播能直达欧美消费者手中。”他展示着后台的跨境订单。
传统企业也在转型突围。华周壹兰调整产品线,开发适合直播的轻奢款。“高端定制走线下,时尚单品攻线上。”总经理杨其顶指着新推出的星座系列产品说。这种“双线作战”模式,让这家龙头企业线上销量3年增长300%。
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打造全球绿松石产业新标杆
11月8日,国际品牌代表、行业专家、珠宝文化名人、品牌设计大师等约500人将齐聚竹山县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参加在这里举行的“SHINE鎏光之夜”绿松石时尚大赏活动。这座占地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交易平台,以“世界绿松石之都”为支点,已吸引600余家商户入驻,现场交易、展示、直播三区联动,为全球绿松石产业开启国际化交易新通道。
作为国内绿松石核心集散地,竹山县麻家渡镇依托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游客量同比增长四成,成为一大亮点。来自陕西安康的张先生表示:“市场氛围火热,想淘几件精品收藏。”重庆游客周女士则一次性购入两件绿松石摆件:“这里资质齐全、专业性强,买绿松石放心。”

“世界绿松石看中国,中国绿松石看竹山!”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李厚霖介绍,竹山绿松石储量占全球50%,其质地、色彩饱和度、磁密度等指标均达国际一流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绿松石之都”。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竹山绿松石”已通过国家权威检测认证,市场内设专业鉴定机构,实现“一物一证”保真体系。
目前,竹山绿松石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竹山国际珠宝交易中心负责人张磊透露,未来将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设立工艺研发中心,攻克染色优化等技术壁垒,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30%。
“我们正开发矿物颜料、养生概念产品,让每克石头产生最大价值”。张磊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品牌建设与工艺升级,助力绿松石产业高质量发展。据悉,该中心计划整合设计、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资源,进一步强化竹山县麻家渡镇的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吸引更多国际买家与游客,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刀刃上的艺术 5000余名工匠雕琢产业未来
在国际绿松石工业园的雕刻车间,秦黎鹏正指导学徒雕刻藏传佛像。“每尊需7次抛光,花费两天时间,价值3000元。”这位“天工奖”得主来自“中国玉雕之乡”河南镇平,像他这样跨省而来的工艺师,竹山县已汇聚5000余人。

人才短板始终制约产业升级。“培养一名雕刻师至少要5年。”国际绿松石博物馆馆长陶冲坦言。为此,竹山职校2019年开设绿松石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培养设计人才。玉雕大师定期驻校授课,学生作品直接对接企业需求,首批毕业生已成为本地企业的技术骨干。
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展开。按照十堰市委、市政府“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大力实施原石入堰、市场培育、人才振兴、数智赋能、诚信建设、文化创意、玉旅融合、品牌提升、资源保护九大行动,推动绿松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由标牌、品牌、名牌向王牌迈进,建设“世界绿松石之都”,建成世界绿松石产业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力争到2026年,全市绿松石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2027年达到500亿元、2030年突破1000亿元,向着“世界绿松石之都”稳步迈进。
核心引领 迈向千亿级集群之路
行走在封育多年的矿山,曾经的千疮百孔已复绿成林。政府创新“开发式治理”模式,要求开采企业同步实施生态修复,建成4个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在罗家坡村,废弃矿洞改造的科普教育基地,正讲述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这种转型智慧更体现在产业链延伸上。陶冲提供了一组数据:原石销售仅占产值15%,而雕刻工艺品占45%,珠宝首饰占30%,文旅衍生品占10%。

在市场建设上,竹山县城绿松石精品展示中心落成,麻家渡“一街两园六中心”蓬勃发展,绿松石溯源体系上线,供应链平台汇聚1300多家企业。在此基础上竹山推进“六个聚核”工程,主导制定绿松石分级国家标准,成立中宝协绿松石专委会,建成国际珠宝交易中心、临空经济产业园,形成“一城一镇多基地”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掌握全球资源主导权、行业定价权、标准话语权。
当巴黎时装周的模特佩戴竹山绿松石首饰款款走来,当电商直播间每秒成交百单时,这座深山小城完成了从“资源输出”到“价值创造”的华丽转身。在“千亿冲刺”的征程上,竹山县不仅打磨玉石,更雕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中国方案。正如女娲补天的传说在此延续,绿松石产业正在书写新时代的“点石成金”传奇。(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向继华)
通弘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